保护孩子隐私 尊重孩子人格

2015-04-24 16:47:42

        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及独立性的增强,孩子有了自己的隐私。但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不应该有“秘密”。借着对孩子负责的理由,家长经常翻看孩子的书包,偷看孩子的日记、书信,查看孩子的短信、上网内容等,千方百计窥视、猜测孩子的隐私。这些行为看似对子女的关心和负责,其实,孩子非常抵触,这种做法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的隐私,家长应正确对待。保护孩子隐私,是孩子的合法权益,也是对孩子人格的尊重。尊重孩子,家长才能赢得孩子的敬重和爱戴。对待孩子隐私,家长应做到以下几点。

掌握孩子动态保护孩子隐私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不要侵犯孩子的隐私。但是,由于孩子人小,社会阅历浅,社会经验不足,辨别是非能力差,一些社会不良因素,时时腐蚀孩子心灵,会使孩子养成一些坏习惯,例如不尊敬父母、上网成瘾、网恋、结交不三不四朋友、赌博、吸烟、酗酒等等。对这些不良动态,家长应及时掌握,主动找孩子沟通,引导孩子认识错误,帮助孩子改正。教育孩子改正缺点,应实施正面教育,让孩子改掉坏习惯,最好不触及孩子隐私。

尊重孩子人格进行亲子交流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和独立性的形成,孩子的保密心理越来越强,孩子与伙伴相处、交往、谈话等内容,都不愿意告诉父母。孩子会用日记、书信等形式记下自己的隐秘世界。这时,家长应该尊重孩子,不去查看,但要主动找孩子进行亲子交流,俯下身子,做孩子朋友,积极构建民主、平等、理解、宽松的亲子沟通模式。家长应以平等的身份多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内心世界,解决孩子烦恼,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信任感,这样,孩子才愿意把心中的秘密告诉父母。父母应尊重孩子隐私,帮助孩子分析对错,让孩子主动改正错误,这样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坚持正面引导学会辨别是非

        孩子毕竟是孩子,是非观念不强,自我控制力差。作为家长,应坚持正面教育。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孩子言行,及时掌握孩子不良行为,以便对症下药,给予孩子正面正确引导,让孩子从内心明白父母在关爱自己,主动纠错。孩子的隐私,也可能包含某些不良行为或越轨行为。作为家长,应帮助孩子认识不良行为,培养孩子辨别是非能力,教给孩子正确处理好与人相处方法。循循善诱,加以引导,使孩子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把握自己的思维、生理和内心的隐秘,学会辨别朋友,处理矛盾,不断排除和修正内心隐私中非健康因素。

        总之,家长应允许孩子有隐私,保护孩子的隐私,尊重孩子的人格,这样有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形成,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转载自网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