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个流传已久的笑话:在一所国际学校里,老师给各国学生出了一道题:“有谁思考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粮食紧缺的问题?”学生们都说“不知道”。欧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紧缺”,美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其他国家”,中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思考”。
看完这个让人笑不起来的笑话,禁不住让人在想:是谁偷走了孩子的思考能力?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在孩子普遍懒于思考的今天,这已经成了家长们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
过度关爱剥夺孩子的思考权利
雪雁正在写数学作业,当最后一道数学题自己做不出时,急忙喊:“妈妈,快来帮我的忙,这道题我不会做了!”妈妈听见后,走到女儿面前,拿起作业本看了一下,然后告诉女儿应该如何答题。这样的事情几乎天天发生,雪雁遇到不会的问题就找妈妈帮助也成了习惯。后来妈妈发现,前一天才给女儿讲的类似的题目,第二天她又要求解答。
现在很多家长,习惯于给孩子指路,事事替孩子包办,孩子学习上有什么问题,也是像雪雁妈妈那样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这样大人就剥夺了孩子独立思考的权利。孩子养成了依赖家长的习惯后,就不知道什么是思考,也不会去想如何解决问题,一切只等待着家长给自己出主意、想办法。而这样培养出的孩子长大后,没有创新精神,只会人云亦云,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很重要。如果孩子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就会善于发现问题,能够通过思考、分析找答案,取得好的学习成绩。而孩子长大后,因为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他的视角会比别人宽广,思维也会更加缜密。因此,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将比其他人有更多的机遇,更容易拥有成功的生活和事业。
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1.给孩子留出思考的余地
从早期教育开始,父母在与孩子相处与交谈过程中,要经常以商量的口吻进行讨论式的协商,留给孩子自己思考的余地,要给孩子提出自己想法的机会。父母可根据交谈内容经常发问,如:“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觉得怎么做会更好些?”“你的想法有根据吗?”等问题,引发孩子的思考。
2.营造思考的氛围
在家庭中,营造思考的氛围,对孩子形成独特的个性,表现有创新意识的思维、举动非常重要。父母不能因为孩子小或以为孩子不懂事、需要大人照顾等而把他看成是大人的附属品。要知道孩子也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个体,应该允许他们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空间。
3.倾听孩子自己的想法
孩子的想法常常是天真、幼稚甚至可笑的。尽管如此,父母仍要抓住他们谈话中有趣的、有道理的论点,鼓励他们深入地“阐述”,使他们尝到思考的乐趣,以增强自我探索的信心。
4.鼓励孩子多问为什么
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凡事常问几个为什么,培养孩子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习惯。同时,父母应不厌其烦地给予正确的回答,并对孩子的提问表现出兴趣,与孩子一起思考,去寻求未知的答案,这样,孩子思考、提问的欲望就会不断增强。
转载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