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钱江晚报》报道,3岁男童吃馒头噎住,母亲不停喂水致其死亡。
【新闻回放】
男童一家是外地人,父母均在慈溪打工,住在庵东的出租房,男童仅三岁半。前天9点左右,男童父亲出门了。男童母亲抱着宝宝吃早餐。当时吃的是馒头,孩子吃了两三口,突然吃不下,她就给儿子喂水。喂了几次,她才意识到,儿子可能噎住了,她又使劲给喂水。后来看儿子没反应,脸色发青。这下她急了,就打电话给房东,帮忙送医院了。
当时接诊的医生给小孩检查后发现,心跳呼吸都没有了,整个人发青发紫,体温也没有了,身子开始发凉。医生给孩子做了20分钟心肺复苏,但没有救回来。医生对男童母亲说:“你孩子已经不行了……”
听到这句话,男童母亲哇地哭了,“孩子没死,还有希望,我要打120。”女子打了120,随后一辆救护车又将孩子送去别的医院。可惜,结果没有改变。
医生:此悲剧与家长处理不到位有关
第一,不能喂水
很多人认为,呛住了就要喝水,其实这样只会加重并引起呛咳,如果不小心呛进肺里,还会引起窒息,严重的话,还会引发吸入性肺炎。
干馒头吃进去,喂了水,馒头会发胀,没咽下去的话,就会在喉咙堵住,更危险。
第二个错误的,就是干等着到医院救治。其实应该马上做心肺复苏。
男童母亲发现孩子情况不好:脸色发青,只是干着急,打电话找人送医,没有立刻做心肺复苏,耽误了最佳挽救时机。
据专家介绍,如果看到人脸色发青或发紫,前5分钟做心外按压是最有效的,这时也是救治的黄金时间。如果不及时救治,即使后面人抢救回来,脑子如果缺氧,脏器功能也可能衰竭。
至于按压的部位,简单来说,就是两个乳头的连线和胸骨交叉的部位。一分钟按压100次,一直按压到有反应为止。
食物噎住的便捷处理方法
方法一:马上把孩子抱起来,一只手捏住孩子颧骨两侧,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让其脸朝下,趴在救护人膝盖上。在孩子背上拍1到5次,看孩子是否将异物吐出。
方法二:试试用手或筷子,在喉咙(舌头的三分之二)抠,诱导恶心,让硬物吐出来。
图解海姆立克急救法
如果是3岁以下孩子。救护人应该马上把孩子抱起来,一只手捏住孩子颧骨两侧,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让其脸朝下,趴在救护人膝盖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并观察孩子是否将异物吐出。
如上述操作无效,可把孩子翻过来,躺在坚硬的地面或床板,抢救者跪下或立于其足侧,或取坐位,并使患儿骑在抢救者大腿上,面朝前。抢救者以两手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但要轻柔,直至异物排出。
应用于急救成人。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用两手臂环绕病人的腰部,然后一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一侧放在病人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再用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上重击压迫病人的腹部。重复以上手法直到异物排出。
用于自救。可采用上述用于成人4个步骤的后3个步骤,或稍稍弯下腰去,靠在一固定的水平物体上,以物体边缘压迫上腹部,快速向上冲击。重复之,直到异物排出。
避免孩子噎住应少吃的食物大集合
麻花、糖果:不好咬的食物本来就容易噎住喉咙,不适合3岁内的幼儿食用,如果真的要给幼儿食用,建议先切成丁状。
鱿鱼丝:纤维过长,咬感过硬的零食,包括鱿鱼丝、牛肉干都不适合给幼儿吃。
多刺的鱼:老人孩子容易被刺到。
坚果类:体积太小,有时可能来不及咀嚼就吞食下肚,容易噎到。
多纤维蔬菜:维纤多且不易咬烂的蔬菜不适合幼儿,如芹菜、豆芽。
大肉块:大块的肉块幼儿无法咬烂,若强吞下很容易噎到,应该切成薄肉片或肉丁。
长面:太长不容易吞食,建议弄断再吃。
花生酱:黏稠度过高,不适合老人和小孩吞食。
转载自《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