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起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随之各个层面各个地区的响应如雨后春笋,而最具公众效应的莫过于中央电视台的诗词大会,作为教育的专业平台——学校,更应成为认真贯彻的主要阵地。
育红小学百年校史本身的底蕴就散发着传统文化的魅力,仅语文学科教学,“小古文”教学早在2012年就被全面纳入学校课程规划,与学校的艺术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课程相结合,至今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体系格局。然而要达成“ 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精品化 ”的重大目标,除了校长室的决策,全体教师的热情之外,还需要高层次的专家引领!需要对育红几年来所实践的文言课程有一个方向性的理论诊断,更需要依此进行校本特色课程教材的开发与重构。为此,学校策划了“小古文教学研究发展方向性诊断暨校本特色课程教材开发与重构”的研讨活动。
2月15日下午,育红小学龙山校区的图书馆内春意融融,校级领导班子、学校教研中心成员、四校区语文学科组长及小古文教学团队全体成员济济一堂,迎来一位贵客:江苏教育出版社编审《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名誉主编——姚卫伟教授。作为教育专家与著名学业辅导专家,姚教授先后走进包括无锡天一中学、苏州第十中学、江苏常州中学、上海闵行中学、浙江黄岩中学等上百所名校作高考作文与高考古诗词鉴赏现代文阅读讲座100余场次,他关于教科研、校本研修、文学素养、教学论文写作、学校文化与管理、教师专业发展等讲座风格独特、新颖实用,广受欢迎。此次,姚教授应育红小学李燕校长盛情之邀,专门来为学校的“小古文”特色课程把脉问诊。
主持人江唯老师简洁而诗意地将大家引入了主题,李燕校长致以热情洋溢的欢迎词,荣薇主任作了育红小学小古文诵读工作经验汇报,二(5)班作为小古文特色班级的代表,选派了三位同学现场背诵近期所学古诗文,得到了姚教授的高度称赞。
姚教授的讲座《古诗词教学与研究漫谈》在自然从容的对话中展开,从诗意定义“经典”开始,转借“颜质和学识”的话题铺陈了古诗文教学在基础教育中的影响力。接着从诗词鉴赏策略出发,以美女的“悦目、赏心、牵魂”三个层次作比,阐述了对于古诗词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的独特鉴赏视角与方法。讲座中,姚教授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收放自如。有《春江花月夜》的全篇背诵,有面对当下的即兴拈来;有自己的课堂例证,有亲历的名人趣事,更有与现场青年老师的互动调侃……最后以一首《昨天今天明天》的现代诗歌作为对育红小学的赠辞结束。讲座期间笑声、掌声不断,与会老师被深深地吸引着,并积极地参与思考着。正如李争特级总结所说:“我喜欢这样的讨论,喜欢这样的交流形式!所谓‘不思八九,常想一二’,在看似轻松之中获益匪浅!”
精彩的讲座之后,青年老师喻秋燕和吴越提出了她们在小古文教学中的困惑:“小学生读文言作品,是否要强调理解?究竟要理解到什么层面合适?”“文言作为国学的一部分,本身具有学术上的严谨性,但是在小学的课堂,尤其是低年级的课堂也不能忽视过程的趣味性,怎样才能将文言理解的严谨和小学课堂的趣味很好地统一起来?”姚教授耐心地分别从语文教学的“阅读、理解和表达的三个概念层次关系”及“思想、模式与风格的有机统一”的视角作出生动而详实的回复。
秉承“化新”(春风化雨,日新月异)教育理念的育红人,绝不满足于简单的读本引进式的课程实践,我们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多个层面。以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寻求小古文特色课程的精品化方向。姚教授的讲座为大家照亮了前行的路,让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在已有小古文课程基础特色之上,向精品化的小学文言课程进发!
(周晓霞 荣激 撰稿 摄影:袁聪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