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垣先生给启功先生讲述的上课须知九条

2015-06-10 16:14:39

1.教一班中学生与私塾里的几个小孩不同,一个人站在讲台好上要有一个样子。人脸是对立的,但感情不可对立。

点评



“台上有个样子”是什么样子?这里不仅包含了教师的衣着,更包含教师的谈吐,行为习惯,都得有一个正经的样子。其实这是教育伦理学的基础。末一句“人脸是对立的,但感情不可对立”可谓是妙论,何止师生如此?校长与老师又何尝不是?长官与下属又何尝不是?如此,方有师生之和谐,课堂之和谐!另外,万不可将一己之不愉快带进课堂,教师之情绪会传染给学生,所以要带就带快乐吧!




2.万不可有偏爱、偏恶,万万不许讥诮学生。



点评



我读吴非老师的书,我记住了很多,但是有一条我印象深刻,就是绝不以分数高低记忆自己的学生。此与陈先生此条同理。我在课堂上高调宣布,我喜欢我的所有的学生。尽管有那么多不足,但是正是老师要全力以赴去改变这些不足。“讥诮”——尤其涉及尊严与人格,更是不可。倘使在你可控的情况下开开玩笑尚可,绝不能到讥诮的地步。连同被关押的犯人都被尊重,何况是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学生。


3.以鼓励夸奖为主。包括淘气的或成绩不好的要尽量找他们一点小好处,加以夸奖。

点评

这就是早期的赏识教育否?老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是美的发现者、善的引导着、真的实践者;倘使你在学生身上都发现不了美,何以在别处发现呢?发现了既要赞美,不要吝啬你的言辞,轻者可以使人开心,重者可以挽回一之信心!

4.不要发脾气。你发一次,即使有效,以后再有更坏的事情发生,又怎么发更大的脾气?万一发了脾气之后无效,又怎么收场?你还年轻,但在讲台上既是师表,要取得学生的佩服。

点评

回顾教学过程,发脾气者少。记高中恩师言及为师者必要有出门即要忘却烦恼,以为是高境界者。实则不然,高境界者乃是不发脾气。另有恩师胡国辉者言及教师被学生佩服,一者乃是严厉,二者乃是博学。前者实属无奈,学生是畏者多,敬者少。而后者则是敬者多,少有畏者。另我以为,教育说复杂就复杂,不复杂就是写好一个人字!与学生贴心,把他们当人,把自己当人,亦可赢得学生佩服!

5.教一课书,要把这这课书的各方面都预备到,设想学生会问什么。

点评

余读此条,不觉心有戚戚焉。思及备《赤壁赋》一课,参考资料不下十万字,林语堂《苏东坡传》黄州部分、余秋雨《苏东坡突围》、曾枣庄《苏轼评传》“乌台诗案”部分,特级教师陈日亮《如是我读》之介绍结构篇,另有名作欣赏数篇,教学实录数篇,课堂设计数篇,复读《东坡志林》诸多篇章,并旁涉王安石、司马光资料,深知未必用,然则了然于胸方踏实。此仅是文字。有教师评余备课一事:采百花而后成蜜。余欣然亦坦然!在预设问题处亦是绞尽脑汁,每备课一次,不知损脑细胞者几何?然陶陶然熏熏然其中也!

6.批改作文,不要多改,多改了不如你替他做一篇。多改了他们也不看。要改重要的关键处。要改重要的关键处。
点评

余读此条,轰然惊醒。余以为以笔可做沟通,忆及为生之年,倘有师者评语多多,常宝而看之,秘不示人。于文章批改之余,以文字与学生交流可否?

7.要有教课日记。自己和学生有些优缺点,都记下来,包括作文中的问题,记下以备比较。

点评

惭愧惭愧,余每日日记,未尝深记教课,更无记学生优缺点,当以改进!




8,发作文时,要举例讲解。缺点尽力在堂下个别谈;缺点改好了,有所进步的,尽力在堂上表扬。



点评



余读此条,深感愧疚。与先生反其道而行之,时常在课堂上讲缺点。幸好从不点名,只是谈总体缺点。余将深记先生此条!




9.要疏通课堂空气,你总在讲台上坐着,学生总在台下听着,成了套子。学生打呵欠,或者在抄别人的作业,或看小说,你讲得多么用力也是白费。不但作文课要在学生座位行间走走。讲课时,写了板书之后,也可下台看看。既回头看看自己的板书的效果如何,也看看学生会不会记。有时不会写的或写错了字,在他们座位上给他们指点,对于被指点的人,会有较深的印象,旁边的人也会感觉兴趣,不怕来问了。



点评



教姿教态向来被重视,先生此条可谓艺术!疏通空气一词可谓妙不可言。教师不可只唱独角戏,其语言、手势、目光皆要与学生互动。另外板书一句,亦觉高!吴非老师言及上课少用课件,少用名家朗读,板书是熏陶是感化,不可轻视。大学旁听中文教授党天才先生讲古代散文史,其板书之美余心甚是羡慕,一笔一划横平竖直,皆是为人师者之表率!





延伸阅读:


谈陈垣先生“上课须知”的教育价值


卓恺返 浙江省奉化中学


笔者曾虔诚地读过“上课须知”多遍,在此,想扼要谈谈陈垣先生“上课须知”的教育价值。


教育价值之一:现代学校需要什么样的师生关系?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陈垣先生在“上课须知”中并没有从正面回答“现代学校需要什么样的师生关系”这一问题,而是从反面做了回答。他说:教中学生与在私塾里教几个小孩有区别,一个教师站在讲台上要有一个样子。师生脸是对立的,但感情不能对立。


为什么在师生感情上会出现对立?因为教师缺乏民主和平等的态度。陈垣先生之所以要告诉启功“教中学生与在私塾里教几个小孩不同”,是因为在私塾里教师与学生在感情上对立的偏多。譬如,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都无从知道。”


那么,如何构建和谐、民主与平等的师生关系呢?


首先,陈垣先生认为和谐、民主和平等师生关系的构建主要取决于教师这一主体,教师在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上应发挥主导作用他说:一个教师站在讲台上要有一个样子,即榜样。这一个词实在传神,它不仅要求教师在衣着和言行上要得体,而且要求教师在做事、做人和做学问方面都得有一个正经的样子,这样自己所带的孩子也会受他影响,变得越来越好。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在追求各自“样子”中逐渐建立起来。


其次,陈先生认为教师要坚持“师德为先”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要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教师要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中学生。在陈垣先生看来,这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与条件,因此,在“读书须知”中,他一直强调:对学生不能偏爱偏恶,不许讥诮、挖苦学生,“以鼓励夸奖为主”,“不能发脾气”等。


为什么陈垣先生多次敬告启功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要有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教师坚持这样做,可以赢得学生的佩服,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教师不这样做,而是一味地挖苦、贬低学生,势必导致学生的反抗、叛逆,到时他们不仅反对教师,反对学校,而且反对整个世界,后果是学生毁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教育价值之二:什么样的教学才算有效?如何才能教得有效?


在“上课须知”中,陈垣先生对这问题有简约的表达。陈先生提出“讲解作文时,要举出事例作讲解”;“要疏通课堂空气”;“要在学生座位间走动”;“对于被指点的人,会有较深的印象。旁边的人也会感觉兴趣,不怕来问了”等。再如“上课须知”中提到“设想学生会问什么问题”,学生“不怕来问了”等,都有鼓励学生主动问学的意思。


1)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对于被指点的人,会有较深的印象”,“从淘气的或成绩不好的学生身上要尽力找一些好处,并加以夸奖”等,这都是令学生感动的举措。


如何才能教得有效?陈垣先生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学校是为学生而创办的,教师是为学生而存在的,教师的根本价值就是要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没有这一理念,有效教学便无从谈起。陈垣先生在“上课须知”中比较多地贯彻了“学生为本”理念。


2)坚持“少教多学”的教学原则


“少教多学”的实质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上课须知”中指出:批改作文时,不要改太多,改多了你不如替他写一篇。改多了学生也不会看。要改作文中重要关键处。这是对“少教多学”原则的一个具体说明,批改作文要这样做,课堂教学也要这样进行。实施新课程以后,更要注意“少教多学”的原则。


3)认真细致地做好教学前的预设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有意识的双边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保证教学有效的基本诉求。对此,陈垣先生十分重视:教一个课时的内容要把这一课时的各方面都预备到,要设想学生会问什么问题。陈先生在备课时常详细地做好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与安排,从而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


4)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勇于提出问题


如果班级里能够创设一种推心置腹地交流思想的氛围,学生们就能把自己的种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入课堂里来,师生展开无拘无束的探讨,而教师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并且参加到探讨里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就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陈先生从不吝啬地鼓励学生提问,他说:“设想学生会问什么问题”,“在座位上给他们指点,对被指点的人来讲,会有较深的印记。旁边的学生也会感觉兴趣,不怕来问你了。”


5)讲究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陈垣先生十分注重例谈教学法,他的学生李瑚在《我的老师陈垣先生》一文中也有记述:他讲课有特点,不是死板地读讲义,而是依据课本所讲内容,随时讲述具体的事例,无论是历史的知识,写文章的方法,学术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都像随感式地散发出来。陈先生批评一些教师说:有些教师批评学生不用心,或上课讲话,或睡觉者,分明是教师之不能引起学生兴趣,或教学不得法。


教育价值之三:什么样的教师才有魅力?如何成为有魅力的教师?


陈垣先生向来都被认为是一个有魅力的教师,从“上课须知”中能够略窥他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之一斑。正如启功先生说:他的学问、知识以至技能足以成为后学的师表;他所具有的品行,包括思想、行为、待人、对己,都光明正大,能够成为社会的模范。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种种原因,陈先生在学术研究上虽无突出建树,但还是一个有魅力的教育家、史学大师。


如何成为像陈垣先生那样有魅力的教师?


1)坚持职业理想,做到自尊自律,宽以待人


“感情不可对立”、“不能发脾气”、“不许讥诮、挖苦学生”,从这些戒条中,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陈垣先生对学生的关爱,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以及把教育祖国下一代看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的崇高职业精神。“在讲台上即是师表,要获得学生的佩服”、“回头看一眼自己的板书效果如何”,在这些提示中我们同样能体会到陈先生是一个自尊自律的名师。


2)认识你自己,加强自我反思


“认识你自己”,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人生哲学信条。作为著名教育家、史学大师的陈垣先生也十分重视对自己的认识,十分重视自我反思,并把它付诸于教学实践,在“上课须知”中,他强调:要有教书日记。把自己和学生的某些缺点,都记录下来,包括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也要记下以备比较。在此,他不仅指明自我反思的具体要求及其做法,而且提出写“教课日记”的积极意义,即通过“比较”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研究。


3)做终身学习的典范,提高文化素养


教师素养的厚度,决定学生成长发展的高度。陈垣先生认为:不管学什么专业,不博就不能全面,对这个专业阅读的广度不够,就十分像以管窥天,往往造成孤陋寡闻,得出片面偏狭的结论。只有掌握了宽广的专业知识,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全面解决问题。“上课须知”中还说:“在讲台上即是师表”,笔者对这句话的解读是:教师的终身学习要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通过优化知识结构、增加教育智慧、提高文化素养来赢得学生的佩服。


4)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


有魅力的教师首先是一个有个性、有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教学风格是经过自己不断进行教学实践、不断反思、积极提炼而逐渐形成的。“上课须知”是陈垣先生教学风格的一个集中体现,反映了陈先生的教学个性。


最后,送上一段值得我们深思的话。启功说:我知道老师并没搞过什么教学法、教育心理学,但他这些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与现代教育理论十分符合,这是他从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中辛勤总结得出来的。

转载自<当代教育家>






返回顶部